昔日新聞




■法國總統希拉克(右)矢言不會放過滋事分子。
16- 11- 2005

從法國暴亂看民主政治與社會穩定

 有人把民主競選當成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,認為實現民主有助於社會穩定。但在競選政治中,有的政客製造議題激化矛盾,結果導致社會更加動盪。在台灣的選舉中,一些政客煽動族群仇恨,撕裂了台灣社會。在號稱自由、平等、博愛的老牌民主國家法國,極端右翼政客勒龐煽動仇視移民。2005年10月25日,法國內務部長薩爾科齊聲稱要在高犯罪率的移民居住區清除人渣,北非移民感覺深受侮辱。10月27日,移民居住區兩少年因躲避警察而觸電身亡,引發法國種族暴亂,處於社會邊緣的非洲裔和阿拉伯裔青少年,打砸燒搶以發洩對社會的不滿。在法國歷史上出現過多次社會動盪。在號稱是民主里程碑的法國大革命中,法國社會天翻地覆,不僅社會各階層之間尖銳對立,同時革命隊伍內部也因為權力爭奪而自相殘殺。

法國大革命導致戰爭

 在封建諸侯割據的時代,貴族一方面制約君主,另一方面還壓制平民。當王權上升時,諸侯貴族被削弱,基層群眾在擺脫了貴族的束縛後,直接走向政治舞台。

 如日中天,號稱是「太陽王」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,用奢侈生活腐化貴族,削弱了貴族勢力。同時路易十四還積極從市民階層中選拔人才。但是在後來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中,敵人變朋友,朋友變敵人,和法國長期作戰的英國興兵支援法國國王,而法國國王曾經支援過的市民階層卻要推翻國王。

 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同英國的軍事競爭中受到削弱,發生了嚴重的財政和經濟危機。國王召開由教士、貴族和平民組成的三級會議。但是後來平民會議脫離上兩級會議,宣布要推翻封建制度,並準備消滅基督教影響,結果爆發了法國大革命。這是一場十分激進的革命,不僅引發了法國內戰,同時也招來整個歐洲封建勢力的團團圍攻。法國人口大量犧牲。有時革命軍一次鎮壓下層人民的不滿,就要殺掉全國1%的人口;有時一次軍事失利,就要損失相當於全國人口2%的士兵。

 在法國大革命之前,法國是歐洲第二人口大國,僅次於俄羅斯。如今儘管法國在面積上明顯超過德國、意大利和英國,甚至有他們當中兩個國家加在一起這麼大,但是在人口上卻明顯少於德國,接近或等於意大利和英國。最後國王和宗教全部捲土重來,在近100年之後,法國才擺脫國王的統治。

 民主政治有其狹隘的一面。英國民主化後,移居北美的英格蘭人沒有選舉權,最後北美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。

少數族裔文化受衝擊

 二戰時法國被德國佔領,法國臨時政府轉移到被稱為是法國本土的阿爾及利亞。二戰結束後,法國恢復民主選舉,但阿爾及利亞人卻缺少選舉權。法國人擔心阿爾及利亞人全面擁有選舉權後,會成為左右政壇的關鍵少數。阿爾及利亞人掀起武裝鬥爭以反抗法國殖民統治,最後阿爾及利亞脫離法國獨立。最近法國政府為了平息暴亂,動用當年鎮壓阿爾及利亞人獨立鬥爭的戰時法令,法國的阿爾及利亞等北非移民感覺又回到殖民地時代。

 法國大革命後,革命政府發起語言革命,壓制少數民族語言和文化,巴斯克和布列塔尼等少數民族文化受到嚴重衝擊。西班牙的巴斯克人以巴斯克語為地區級官方語言,而法國卻長期壓制巴斯克語。法國政府還一度禁止布列塔尼人用自己的語言背誦教義。在2004年,法國議會通過法案,禁止穆斯林婦女在學校戴頭巾,衝擊伊斯蘭教文化,激起穆斯林群眾的強烈抗議。

北非移民慘被邊緣化

 從阿爾及利亞等地移居法國的北非移民,長期生活在法國社會的邊緣。移民居住區的教育質量較差,低教育程度的移民後代成為二等公民。移民居住區的穆斯林青年的失業率高達40%,移民們在找工作時受到各種歧視。長期受壓抑的北非移民後代,在暴亂中以激進的行動反抗法國社會,同時一些犯罪團趁機擴大事端,在暴亂高潮時每天燒掉1000輛以上的汽車。

 法國財政部長布雷頓提出將放寬政策為移民創造就業機會。法國總理德維爾潘許諾提高移民社區的教育和社會服務。希望這些措施能改善法國移民的社會處境,促進法國社會的和諧和穩定。

2004 Sing Pao Newspaper Co.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. 成報報刊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
即日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