昔日新聞


16- 02- 2006

美國中東民主戰略危機

 小布殊在第一任期中,推行強硬的軍事路線。在伊拉克局勢失控後,小布殊提出要廣泛傳播自由民主,中東民主戰略成為美國全球戰略中的重要一環。在2005年底的伊拉克議會選舉中,什葉派宗教勢力獲勝。在2006年1月底的巴勒斯坦議會選舉中,被美國視為恐怖組織的哈馬斯大獲全勝。以色列拒絕同哈馬斯談判,美國和歐洲也宣稱要斷絕對巴勒斯坦的經濟援助。有的美國人認為伊斯蘭教人士將成為中東民主化的受益者,美國的中東民主戰略陷入危機。

中東乏民主政黨

 阿拉伯人有強烈的宗教意識、家族意識和部落意識,但是阿拉伯人的國家意識相對來講卻比較淡薄。在伊拉克的選舉中,各個政黨只代表族群利益,連佔人口多數的什葉派也支援聯邦制,從而導致在憲法公投後族群矛盾加劇。

 中東地區伊斯蘭教勢力強大,在美國推出中東民主戰略之後,中東各國的伊斯蘭教團體紛紛用民主包裝自己,力圖通過選舉奪取政權。中東地區的伊斯蘭教團體反對以色列,抵制西方文化,甚至號召民眾抵抗美國在中東的擴張。伊拉克和巴勒斯坦的宗教勢力在選舉中獲勝後,加劇了中東的緊張局勢。

 法塔赫是巴勒斯坦的主要政黨,長期壟斷巴勒斯坦政壇。但是法塔赫內部派系紛爭,缺乏調和黨內衝突的民主機制,分散了法塔赫的選票,最後法塔赫在議會選舉中慘敗。如果僅僅有民眾投票,但是社會上卻缺少民主政黨,那麼這樣的民主只是徒有其表。

政黨需互相制衡

 不僅中東民主存在各種問題,其他一些地區也由於缺乏黨內民主而導致在民主選舉中亂象叢生。

 民主政治已經演變為政黨政治,政黨就像市場中的企業一樣,向選民銷售各種競選議題。在競選政治中,政黨本身就是立法者,民眾無法約束政黨,只能希望政黨之間能相互制衡。但是政黨會為了維護共同利益而聯合起來。在2005年,為了壟斷政壇,台灣尖銳對立的兩大黨聯合修憲排擠小黨。在民主政治中,政黨利用自己的立法權力,將政治捐獻和權錢交易合法化。由於議員們都需要競選經費,所以無法指望通過立法的途徑來制止政治捐獻中的權錢交易。

 民主政治演變為政黨政治後,政黨實際上已經變成民主政治的主體,正如李登輝所說,民主政治就是政黨政治。在這種情況下,政黨的素質影響民主的質量。一些政黨儘管竭力宣揚民主政治,但黨內民主卻很不完善。國民黨長期缺乏黨內民主機制,在面臨大選時無法通過黨內初選確定候選人,結果導致每逢選舉就分裂。新黨從國民黨分裂出去後,在1994年的台北市長選舉中三黨競爭,結果陳水扁以四成的選票當選台北市長。親民黨從國民黨分裂出去後,在2000年的總統大選中三黨競爭,結果陳水扁以不到四成的選票獲勝。民進黨也同樣缺乏黨內民主。在2004年的台灣民進黨初選中,買票醜聞不斷。在2006年初的民進黨黨主席選舉中,只有不到兩成的黨員出來投票,陳水扁推薦的候選人以僅僅兩萬多張選票當選為執政黨主席。民進黨黨內民主極不完善,卻在隨機性很大的總統選舉中兩次意外當選,在執政五年後導致台灣經濟倒退10年。

 在民主運動中,黨內民主需要先行一步。如果各個政黨本身都缺乏民主,那麼選民只能在幾個不民主的政黨之間做選擇。

民主政治標籤化

 伊朗是中東地區的人口大國,美國希望用民主戰略來改變伊朗的政局。但在2005年6月的伊朗總統大選中,強硬保守派內賈德贏得六成以上的選票,大獲全勝。美國宣稱伊朗的選舉中有很多不公正之處,將專制的標籤貼在伊朗身上。

 相比之下,陳水扁借助槍擊案贏取同情票,又用國安機制來阻止軍人投票,結果在選票上只領先千分之二,激起50萬群眾示威抗議選舉不公。但最後美國還是將民主的標籤貼在陳水扁政府身上。

 委內瑞拉民選總統查韋斯強烈反美,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費爾德將「希特勒式民主」的標籤貼在查韋斯身上。 美國宇觀文化公司 王魯申

2004 Sing Pao Newspaper Co.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. 成報報刊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
即日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