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报网www     powered by Google
观点 > 网上论坛 > 中美关系


民主竞选中的政治和经济争执

[1239] (2007-01-15)

 

  在2006年底的美国中期选举中,负面竞选达到高峰。共和党国会议员福里爆出娈童丑闻,严重冲击共和党的选情。共和党人不认真检讨,却试图通过揭露民主党来掩盖自己的丑闻,令美国民众十分反感。美国总统和议会都只有三成的支持率,相当数量的美国民众厌倦竞选文化。但是当美国人看到墨西哥的选举纷争和泰国的军事政变时,他们感觉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竞选政治中的混乱局面,美国的竞选政治显得更加有秩序。

  在竞选政治中,政治人士为竞选而竞选的现象相当普遍,甚至导致天天都是选举天的局面,这在发展中国家中尤其突出。一些政治人士选举有方,执政无能,只会选举不会管理社会。一些竞选专家在当选后,忙于制造议题打击政敌,激化社会矛盾,很快就失去了民众的支持。在巴基斯坦和泰国,军人通过政变推翻尽失民心的民选政府,多数民众认可军人执政。

  除了军事政变外,在发展中国家选举纠纷也十分普遍。菲律宾政治风云多变,人民的力量有时大于法的力量。阿罗约总统在利用群众运动上台后,又在2005年面临群众运动的严峻挑战。在2004年的乌克兰总统大选中,社会被严重撕裂,反对派发动群众运动抗议选举不公。在2007年1月,孟加拉反对派发动全国交通封锁行动以抗议选举不公,孟加拉全国陷入大瘫痪。

  在200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,民主党候选人戈尔虽获较多的选民票,但是小布什却依靠在佛罗里达的微弱优势赢了更多的选举人票。由于两人在佛罗里达的选民票十分接近而发生了选举纠纷,在最高法院对选举纠纷做出判决后,小布什当选总统。获得多数选民支持的戈尔,没有发动群众运动抗议选举不公,而是选择承认败选。相比之下,在2006年的墨西哥总统大选中,左翼总统候选人奥布拉多以0.5%的差距输给了执政党候选人卡尔德龙。但是奥布拉多不仅对大选结果提出质疑,还发动支持者举行大规模抗议集会,并自行举行总统就职典礼,要成立一个平行政府以挑战墨西哥政府。

  竞选中的争执来自于政治和经济这两个层面上。从政治层面上讲,选举有时会表现为两大社会团体的权力争夺战。在2004年的乌克兰大选时,西部讲乌克兰语的民众和东部讲俄罗斯语的民众尖锐对立,东部地区甚至打算举办自治公投。在伊拉克的选举中,占人口多数的什叶派在议会中占主导地位,占人口少数的逊尼派在选举中被边缘化,加剧了伊拉克的动荡局势。在台湾的选举中,尽管大多数国民党员已经是台湾本省人,一些政治人士却继续有意识地制造族群矛盾,撕裂了台湾社会。在两派群众尖锐对立的情况下,竞选不是在决定权力是否属于人民,而是在决定权力到底属于哪一派人民。这正如一幅美国漫画中的一个政治人士所说:当你讲到人民时,你指的是你的人民还是我的人民?

  在美国的政治环境中,既得利益集团左右一切,美国政治相对稳定,在200多年来宪法也很少变更。不论谁上台,对社会的影响都不会很大。就冷战后的十几年来讲,不管是民主党人当总统还是共和党人当总统,都要对外发动战争。伊拉克战争得到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共同支持。民主党在2006年中期选举中获胜后,声称要限制对伊拉克战争拨款。共和党人反驳说,既然伊拉克战争是两党共同支持的战争,那么民主党同样应该担负起伊拉克战争的责任。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共同排挤掉了第三党,两党轮流执政,也不值得为了一次选举而争斗不休。

  在经济层面上的选举争执也会相当激烈。在美国的竞选中,为基层民众争取福利被指责为煽动阶级斗争。克林顿总统一改民主党的福利路线,限制福利,鼓励民众自立,约束政府开支。由于美国两大党都提倡民众自立,因此也减少了利用选票向社会基层转移社会财富的空间。在美国的选举中,重新分配财富不是主要竞选议题。相比之下,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选票被视为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有力武器。一些缺乏执政能力的政治人士,以人民利益代言人的姿态,通过向民众许诺福利来换取选票。当这些所谓的人民利益代言人落选时,一些基层民众感觉自己失去了改善经济处境的机会。政治人士鼓动民众走上街头,用群众运动挑战政府,冲击社会秩序。

  当第三世界还处于西方殖民统治时,西方国家压制殖民地中的民主运动。在西方国家失去殖民地后,反正宣传民主对自己也没有损失,美国带头输出自由民主观念。在输出民主的过程中,民主被拔高为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,似乎在几次民主投票后,经济会快速发展,腐败会得到遏制,人民的生活会明显改善。在这种情况下,群众对民主抱有极高的期望,一旦自己拥护的候选人落败,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,造成社会的动荡。在民主化的过程中,欲速则不达,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可能在民主竞选中出现的各种问题,并以积极的行动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。

  芝加哥 王鲁申

《联合早报网》